一、地震成因
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能量。當這股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巖層就會彎曲、變形,繼而在某些脆弱地帶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傳播,地震就發生了。
二、地震前兆
大地震發生前總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人們把觀察到的那些與地震發生有密切聯系的異常現象稱為地震前兆。
1、 地下水異常
井水是個寶, 前兆來得早。 無雨水質渾, 天旱井水冒。 水位變化大, 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 有的變味道。
2、 動物異常:震前動物有預兆,密切監視最重要。
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鴿子驚飛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 魚兒驚惶水面跳。
3、 地光和地聲:地光和地聲是地震前或地震時從地下或地面發出的光亮及聲音,是重要的臨震預報。
臨震前,一瞬間,地聲隆隆地光閃。 大震將至要果斷,迅速行動快避險。
三、地震時如何避險
從發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的抉擇。強震襲來時人往往站立不穩。如??一時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時,盡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本等護住頭、頸部,待地震過后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
1. 在住宅(樓房和平房):要遠離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也可選擇堅固的家具旁或緊挨墻根的地方。住樓房的千萬不要跳樓!
2. 在教室: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下或課桌旁,地震過后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 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者辦公家具旁。
4. 在商場、展廳、地鐵等公共場所:躲在堅固的立柱或墻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大型吊燈等危險物。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5. 在體育館、影劇院:護住頭部,蹲、伏到排椅下面。
6. 在車輛中:司機要立即駕車駛離立交橋、高樓下、陡崖邊等危險地段,在開闊路面停車避震;乘客不要跳車,地震過后再下車疏散。
7. 在開闊地:盡量避開擁擠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兒童,避免走失。
8. 特別提醒:地震時,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可能成為致命“殺手”,必須予以高度提防。
● 遠離高層建筑、煙囪、高大古樹等,特別要避開有玻璃幕墻的建筑物。
● 躲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高壓線、廣告牌等高處的危險物。
● 躲開危房、危墻、狹窄的弄堂、修有高門臉和女兒墻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險物。
● 不要使用電梯。
四、自救與互救
大地震后,在最短時間內展開自救互救,尤其是家庭、鄰里間的自救互救,是減少地震傷亡的有效措施之一。
[Ⅰ]、自救要點
1. 被埋壓人員要堅定自己的求生意志,消除恐懼心理。能自己離開險境的,應盡快想辦法脫離險境。提醒: 堅定求生意志可創造奇跡哦!
2. 被埋壓人員不能自我脫險時,應設法先將手腳掙脫出來,清除壓在自己身上特別是腹部以上的物體,等待救援。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因吸入煙塵而引起窒息。
3. 被埋壓人員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應盡一切可能與外界聯系,如用磚石敲擊物體,或在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
4. 被埋壓人員應設法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確保安全的生存空間,最好向有光線和空氣流通的方向移動。若無力脫險,在?苫疃?的空間里,設法尋找食品、水或代用品,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營救。
[Ⅱ]、互救要點
1. 原則:先救多,后救少;先救近,后救遠;先救易,后救難。要注意搶救青壯年和醫務工作者,壯大搶險力量。及早展開互救,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2. 先搶救困于建筑物邊緣廢墟、房屋底層或未完全遭到破壞的地下室中的人員。
3. 學校、飯店、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是搶險的重點。
4. 要耐心觀察,特別要留心倒塌物堆成的“安全三角區”。
5. 仔細傾聽各種呼救的聲音,如敲打、呼喊、呻吟等。
6. 要多問,了解倒塌房屋居住者的起居習慣、房屋布局等情況,推測哪里可能有人被埋壓。
7. 發現遇險者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 挖掘時,要注意保護被埋者周圍的支撐物。要使用小型輕便的工具,越接近被困人員越要采用手工小心挖掘。
● 如一時無法救出,可以先輸送流質食物,并做好標記,等待下一步救援。
● 發現被困者后,首先應幫他露出頭部,迅速清除口腔和鼻腔里的灰土,避免窒息,然后再挖掘暴露其胸腹部。如果遇險者因傷不能自行出來,絕不可強拉硬拖。 |